陈红旗 蒙城县第一中学 返回首页
在海阳的日子

个人简介:

陈红旗,1978年生于蒙城,曾于徽州师专负笈三年,后卒业于安徽师大,现为蒙城一中语文教师。喜欢读书、写字、写文章、听音乐,但少有建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待人真诚。人生座右铭: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写作,认认真真生活。

散文创作谈:

散文要有真性情。唯真,才有善才有美,才能有打动人、感染人的力量。一切优秀的散文作品无不如此。没有真性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这样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可能流传久远。

散文要“言之有物”,要有充实的内容,要有韵味。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但仅是语言的精雕细刻,“绣花枕头一肚草”,流于做文字游戏,是不行的,这样的东西会让人一眼“看穿”,这样的文章禁不住琢磨,就像一个没有气质学养的人虽然穿着华丽的衣服但并不耐看一样。朱自清的《背影》语言朴实,但写得自然、充实、耐人寻味,没有人否认它是经典之作。

散文的语言和结构相对其他文体可以自由一些,当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真实的表情达意为代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哲理性的散文,是散文发展的方向之一,但也不能牵强附会,写什么东西都往文化上靠,往哲理上攀。

在海阳的日子

  昨晚喝多了酒,夜里睡不安稳,于是倒了杯茶,起来看书写字,打发永夜。偶有感触,想记下来,便去寻找那长久未动的笔记。倒腾出了几本,也倒腾出了一段回忆。

“祝程老师万事如意!”落款:孙莹、曹雪、王晨曦。一本笔记的扉页写着上面这些文字。字迹有些稚气,但从一些拉长的笔画中,可以看出一种韧劲和骨力。书法潜质不错,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祝福”的执笔者该是王晨曦吧。

说出来好笑,这本笔记原本不是送给我的——从姓氏的称呼上即可知道。更有趣的是,在笔记的扉页上还有我的一段“注文”:

为师三十日,其姓犹不为弟子所知,殆非至此。由曹雪日记中之称陈师可知也。无奈“赠书”为“程君”所换,其不敢正视现实,窃为痛之。然余亦无可奈何,但将错就错,惟心明而已矣。谨志之,以俟笑我者。

“为师三十日”,指的是我在休宁海阳中学实习的一段日子。“程君”是我的同学,由于教育资源所限,实习时我们同班代课(还有一位同学)。这使得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课时“肢解”到我们身上就更显得可怜——每个人上不了几节课。加之“程君”(也姓陈)性情与我一样不合时宜,或者更甚,以致学生临别赠言时弄错了姓氏,写成了音近的“程老师”。他当时很要面子,不容分说地“抢”走了本属于我的那一本笔记。,而我又属于不喜与人争得那种人,况且又是同窗兼好友,于是也就作罢,也就有了上面引述的一段文字。

实习结束的前几天,来宿舍看我们的学生并不多,其中就有语文课代表曹雪,一个漂亮又有灵气的女孩子。记得她剪着齐耳短发,皮肤白白的。还有她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曹雪芹,估计她的家人给她起名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深意吧。那时她刚上初一,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潘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五百字的东西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由老师批改。实习时,批改重任自然落到了我们肩上。曹雪的文章很出色,当时曾用“清水出芙蓉”评价过她的文章,自然、清新,很有个性,字迹也很隽秀。有个叫李昂的学生,记得他曾写过大致这样的句子:我从小城休宁到了大都市合肥,看到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眼花缭乱,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当时我颇为动容,为他联想的巧妙,为他课外阅读的广泛深入。一个刚读初一的学生已读过了《红楼梦》,已熟知了刘姥姥——这个目前连许多高中生都不知道的刘姥姥。于是,很为徽州故里学生的文化修养所折服。

还有个学生叫宁晨雪,被我们称为“二雪”的另外一个。她的成绩比较优秀,不爱说话。临别的时候,她来看我,默默无语地站着,但我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出离别的伤感和依恋。我神情凝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好好学习。”至今犹记得她离去时缓慢的步伐和纤弱的身影。

将近十年了,他们快大学毕业了吧。

是的,将近十年了。不知休宁县城的街貌有没有大的变迁。记得那时海阳中学的后面有一条小街,还保留着徽派建筑的格局,马头墙高耸,小巷幽深。其间点缀着一些小巧玲珑的店铺,生意不太红火也不冷清。一家小饭馆的猪头肉很不错,香而不腻,且价钱便宜,大概十块钱一盘吧。至今回味起来,口有余香。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们实习小组的三个人陪带队老师黄立华先生逛街的时候,在他的指引下,尝到的美味。

对黄老师来说,休宁是他的故乡,他来休宁是旧地重游。我还依稀记得他带我们到他的旧居前,看他早年手植的树木。树已长得粗大茂盛,只是旧居已换新颜,且住了新的人家了。我想当时黄老师的心里该有诸如“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类的感叹吧。

是的,十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段时光历程,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回忆过往,展望未来,在心灵深处沉淀曾经的美好,对人生来讲,何尝不是一种寄托,一笔财富。

在文章结束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了几年前题赠过大学同学和中学学生的一首无题旧作: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春风花开,

秋风霜落,

 雁字回时,

岁月匆匆客。

万古尘缘同流水,

留住一丝清澈。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