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徽明 东至县第三中学 返回首页
炊烟是故乡的味道

个人简介:

王徽明,男,东至三中教师。曾获市、县教坛新星和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作品偶见《新安晚报》《池州日报》《池州广播电视报》等。

散文创作谈:

散文创作的一点看法:我手写我心,随性率真。能关注社会,坚守创作的良知和责任。立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积极健康的散文心态尤其重要。与媚俗和文字游戏划清界限,深入生活,体味人生,反映最真切的体验。

炊烟是故乡的味道

炊烟袅袅的地方就是故乡。

时值金秋,田野翠色不减,恰是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风阵阵拂过,带着秋日的爽朗。远山苍绿,一似黛色青螺;近水澄澈,恰如玉练蜿蜒。天地间,空旷寂然。偶有几株老树矗立田头地间,如龙钟老太坚守,永不休歇。躺在枯黄却柔软的草地上,耳际传来天籁之声,那是大地的语言,雄浑厚重。嗅着泥土朴素、干爽的味道,十分惬意。忽然,空气中流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哦,炊烟,我猛然翻身坐了起来,用力猛吸几口,那股略带惆怅而又温馨的味道便沁入我的心田。而故乡的轮廓也就随着炊烟在脑中慢慢清晰。

儿时的故乡是贫瘠的,儿时的回忆却是温馨的。上山采摘野果,下河敢摸鱼虾,田间打的是烂泥仗,地头挖的是红番薯。那真正是一段天真无邪的日子。接受到放牛的任务则更是光荣而又难得的。偶尔孩子们也会演绎一曲“牧童倒骑水牛涉河行”的故事。每当村头炊烟袅袅升起,村口便传来女人们的呼唤:“强子,回家啰——”“明伢,吃饭啦——”声声呼唤此起彼伏,俨然世间最动听的乐曲声。于是孩子们纷纷作鸟兽散。回家第一件事便是钻向灶间,嗅一嗅锅里飘出的味道,女人则变魔术般从灶膛里窸窸窣窣掏出一个考得喷香的红薯,脸上一副嗔怪的表情,嘴里唠叨着,就晓得吃,小馋猫。

若能和大人们一起下河捉鱼则是最美的事。背着鱼篓,扛着鱼箕(斗形,网制,长木把手),挺着胸膛,一路唱着不成调的小曲,故意惹来小伙伴羡慕的眼神,心里那个美呀,远胜捕鱼。河边,脱衣,去鞋,纵身一跃,先尽情与河水亲近一番,然后再去捕鱼。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先寻找鱼虾藏身之所,拿着鱼箕不紧不慢从隐秘处伸进去,然后又小心将鱼箕抬高至水面,顺手带回来。好家伙。只听得“啪啪啪”一阵拍打水的声音,水花四溅。第一网就有收获,真让人眼馋。那鱼的种类可就多啦:鲫鱼,鲶鱼,泥鳅,青虾。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上老鳖。看看天色不早,又一路高歌,带着战利品,得胜归来。炊烟升起,厨房很快就飘散出一股股鲜美的鱼香。有时还会叫上叔伯们一起共同喝上俩盅。猜拳,嬉闹,连狗也不甘寂寞地叫着。那种热闹绝不亚于过节。欢笑声在静谧的山村夜晚传出很远很远。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乡村的农耕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山依旧苍绿,水却不再澄澈,鱼虾更是几近绝迹,就连屋顶上冒烟的烟囱都逐渐少了。我的故乡已经慢慢消失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然而炊烟特有的味道却早已永久封存在我记忆深处。

如今,我已然背叛了故乡的生存方式,但故乡依旧让我魂牵梦萦。

在这落日的余晖里,故乡已随着那淡淡的炊烟渗入我的心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