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武 怀远县第一中学 返回首页
梦里水乡

个人简介:

宋文武,男,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在十一年的教育生涯中,连续被评为怀远县优秀教师、优秀高三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蚌埠市骨干班主任;两次受到蚌埠市人民政府嘉奖;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十佳校报编辑”,并被授予“安徽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主编的校报《荆璞》荣获安徽省校报评比一等奖;小小说《老枪》获得中国青年报社“杏坛杯”全国首届校园文学作品大赛三等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获得者。

现供职于怀远县第一中学。

散文创作谈:

诗歌有水墨画的恬淡,散文应如油画般静美。

不少人认为散文易写,不拘章法,率性而为,即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柴米油盐鸡零狗碎皆可收入笔端,深挖细究,便可以小见大,折射众多玄妙。

我倒是觉得散文的创作有深度,有韵味,才会有艺术品位。散文的深度,靠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要有丰富的经历,有细腻的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散文创作不靠哗众取宠,不仅凭清词丽句,更无需无病呻吟。散文创作的美,有其外在的华丽,更需其内在的骨肉作为支撑。它的创作过程就是一幅油画的创作过程,它的美自然就应如油画般静美。

梦里水乡

中国人骨子里向来就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故乡”情结和怀旧心理。

作为一个生于乡村而又走出乡村的“半城市人”,置身于早已发生了变化的故乡,总也寻不回童年的影子,难再找到可以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暂歇的居所,于是放眼并不曾经历过的诗意的“古树,斜阳,小桥,流水,人家”,似乎那里才是自己灵魂的栖息之所,是精神的家园。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理,传说中的“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才负载了许多人前半生的魂牵梦萦。终于在一个夏日的黄昏,我和同事、学生一行三人带着虔诚和热望投进了周庄的怀抱。

梦里的水乡应该是垂柳依依,早春的光景里,它刚吐出嫩嫩的柳芽,映衬着几枝桃花,远处是一派金灿灿、黄澄澄的油菜花。这才是它最美、最亲切的色彩。在清晨抑或黄昏,飘着细细的雨丝,那才够味。白墙黛瓦之间富有诗意的戴梦鸥的江南雨巷,会更加让人迷醉——水乡是水做的,那种柔情让坚硬的石板也挂满泪痕!一个不大的又有些古迹故事的乡村,与周围的喧嚣相比,它是一个可以让人静下心来与心灵对话的地方,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哪怕只是走一走,去触摸一下内心的渴望,所有的奔波、疲劳便是值得的了。

此刻,抛却了都市的繁华,终于如拨云见日般来到被高速公路和霓虹闪烁包围的周庄,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强迫自己先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只等翌日和周庄惊喜地相逢,亲密地接触。所投宿的旅店老板却说,看看周庄的夜景就足够了。当时我们很是不解,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多住几日,岂不是会给他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晚饭过后,店老板很熟练很爽快地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景区的方便之门,并叮嘱我们要记得按原路返回。夜幕下的古镇,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恰是充满了神秘之美。

这里是明代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乡。沈万三躬耕起家,并善于利用优越的水运条件,做海外贸易,富累金玉,然后就和所有的富人一样广辟田宅,以显门楣之耀。在中国当时的社会,一个在没有正常商业环境的情况下惨淡经营的商人总想与朝廷建立某种亲善关系,以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庇佑子孙。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东南村邑》中指出:“建立这种关系要靠钱,又不能全靠钱,事情还有远比他的商人头脑所能想到的更复杂更险恶的一面。”明朝初建,财力亏空,富可敌国的沈万三不知深浅地承揽下筑造京城城墙三分之一的费用,并进而头脑发昏自信膨胀要斥巨资犒赏三军,终于被平民出身、性格狭隘的朱元璋一句“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的怒骂给拉下了历史的舞台,后虽经人求情免于死罪,却难免流放云南,客死他乡。历史曾有许多不公平,沈万三不过是其中之一。幸运的是,几百年之后,还有这么多的人为他叹息。沈万三死后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传说中,这位商界奇才最终和他的财宝一同葬入银子浜的水底,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团。

夜幕下,河水拍击堤岸的轻响,更为千年古镇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们自信满满,仿佛我们的到来将解开这个千年之谜似的。

因怕迷路,更是想把更多的欣赏期待留给明天,稍稍转悠了一会儿,我们便回到旅店休息。

第二天清晨,我们匆匆辞别了店老板,将自己一股脑地交给了周庄,有意避开大规模的旅游团队,就是渴望着在轻叩老街石板的跫音里,在淡淡的古槐的花香里一睹江南水乡的风采,领略它的独特神韵。

街巷中很快便涌满了前来探寻的人群。在小镇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双桥”桥头,甚至连拍照都找不到可以下脚的地方。静谧被喧嚣冲散。

随小镇一起醒来的,还有浓浓的商业化气息。也许只有在那河边浣衣的女子和摇橹的船夫身上,还存有江南水乡古镇的些许元素。这才想起昨晚店老板那看似随口而出实则意味深长的话。当一切已成为回忆,寻梦的人依旧脚步匆匆……

而我们的回忆,却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周庄,是一个只在梦中美丽着的江南水乡。

返回首页